学历越高人越瘦?柳叶刀发表新研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研究揭秘:肥胖与学历有关,男女却不同。
撰文:刘可
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是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而在中国,这一问题也正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一项发表在《》杂志上的最新研究通过对2004年至2018年期间六次全国性健康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中国肥胖流行趋势的复杂变化(图1)[1]。

图1 研究题图
研究发现,尽管整体肥胖率仍在上升,但城市与农村地区、不同性别和教育水平之间出现了显著的分化。这一发现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理解中国肥胖流行趋势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肥胖流行趋势的总体变化
■ 肥胖率显著上升,但增速放缓
研究显示,2004年至2018年间,中国成年人的平均体质指数(BMI)从22.7kg/m²上升到24.4kg/m²,肥胖率从3.1%上升到8.1%。这意味着到2018年,中国18至69岁的成年人中约有8500万人肥胖,是2004年的三倍。这一增长趋势与全球肥胖流行的大背景相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之后肥胖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2004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BMI每年增长0.17kg/m²,而2010年至2018年期间,这一数字降至0.09kg/m²。这种增速的放缓可能与中国在2010年后实施的一系列非传染性疾病预防计划有关,这些计划可能对控制肥胖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城市与农村的分化趋势
尽管整体肥胖率仍在上升,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肥胖增长趋势出现了显著分化。在城市地区,肥胖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在某些群体中出现了停滞的迹象。然而,在农村地区,肥胖率仍在稳步上升,尤其是在农村女性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到2018年,农村女性的平均BMI已经超过了城市女性,而农村男性的平均BMI虽然仍低于城市男性,但差距正在缩小。这种城乡分化趋势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变化以及健康意识的差异有关。城市地区通常有更好的健康教育和医疗资源,居民的健康意识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可能在这些方面相对滞后。
■ 性别差异与教育水平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性别和教育水平对肥胖增长趋势也有显著影响。在女性中,教育水平越高,BMI越低,肥胖率也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更注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然而,在男性中,教育水平与BMI的关系则相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男性BMI更高,肥胖率也更高。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社会文化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男性可能更倾向于从事久坐的工作,同时在社交活动中更容易接触到高热量的食物。此外,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可能更容易受到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影响,因为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或者无法获得健康的食品选择。
肥胖增长趋势放缓背后的原因
■ 公共健康政策的积极影响
2010年后肥胖增长速度的放缓可能与中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公共健康政策有关。这些政策包括“全国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项目,旨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肥胖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这些政策的实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肥胖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城市地区通常有更好的健康教育和医疗资源,居民更容易接触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信息,因此这些政策在城市地区的效果可能更为明显。
■ 健康意识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健康知识的普及,中国公众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健康和体育锻炼,这可能对肥胖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和健康教育的加强可能使居民更容易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增加身体活动。此外,城市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居民更容易获得健康检查和营养咨询等服务,这也可能有助于控制肥胖的增长。
■ 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尽管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肥胖的增长,但这些因素也可能对肥胖的增长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健康的食物和参与体育活动。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可能使农村居民逐渐接触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信息,从而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然而,这种变化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在短期内,农村地区的肥胖增长速度可能仍然较快。
肥胖增长趋势分化带来的新挑战
■ 农村地区的健康挑战
农村地区肥胖增长速度的加快,尤其是农村女性肥胖率的上升,给农村地区的公共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农村地区通常缺乏足够的健康教育和医疗资源,居民的健康意识相对较低。此外,农村地区的饮食结构可能相对单一,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更容易获得,而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可能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肥胖的增长和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改善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和医疗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性别差异与健康政策的调整
性别差异在肥胖增长趋势中的体现也对健康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女性和男性在肥胖增长趋势上的差异可能与社会文化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健康政策需要根据不同性别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例如,针对女性的健康政策可以更多地关注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推广,而针对男性的健康政策则可以更多地关注减少久坐行为和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性别差异对肥胖增长趋势的影响机制,以便更好地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 教育水平与健康不平等
教育水平与肥胖增长趋势的关系也反映了健康不平等问题的存在。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更容易受到肥胖的影响,这可能与他们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和无法获得健康的食品选择有关。因此,如何提高教育水平较低群体的健康意识,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医疗资源分配等方式,减少健康不平等现象的发生。
结语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中国肥胖流行趋势的最新数据和分析,揭示了肥胖增长趋势的复杂变化和城乡、性别、教育水平之间的分化。尽管整体肥胖率仍在上升,但2010年后增长速度的放缓表明,公共健康政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可能对控制肥胖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农村地区肥胖增长速度的加快,尤其是农村女性肥胖率的上升,以及性别差异和教育水平对肥胖增长趋势的影响,都给公共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和公共健康政策的实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善医疗资源分配,减少健康不平等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肥胖这一公共健康挑战,提高中国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Wang L, et al. Body-mass index and obesity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findings from consecutiv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during 2004-18. Lancet. 2021 Jul 3;398(10294):53-63.
责任编辑丨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